湖北省咸寧市中心醫院兒內科(437100)程首超
[摘要]目的 探討兒童大葉性肺炎的診斷要點,減少誤診率。方法 對我院2008年1月~2012年10月收治的18例大葉性肺炎患兒的誤診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。結果 18例平均住院時間 16d,完全治愈10例(病變完全吸收),臨床治愈8例(臨床癥狀消失, 病變大部分吸收)。結論 兒童大葉性肺炎近年有增多趨勢,需盡早完善相應的實驗室及儀器檢查,做到早期診斷,減少誤診率,提高治愈率。
[關鍵詞]大葉性肺炎;誤診;兒童
大葉性肺炎是兒科呼吸系統常見、且較嚴重的疾病之一,與成年人大葉性肺炎差異較顯著,近年來發病率在逐年升高,且嬰幼兒患者明顯增多,因起病隱匿,極易誤診、漏診,病原學亦發生了較大的變遷,療程較長,極大地威脅著兒童的身心健康[1]?,F將我院2008年1月~2012年10月收治的兒童大葉性肺炎誤診18例分析如下。
1資料與方法
1.1 一般資料 18例中男10例,女8例,男:女=1.2:1;年齡3月~11歲,其中<3歲3例(16.7%), 3~ 6歲8例(44.4%),6 ~11歲7例(38.9%)。入院前病程1周以內者11例,1~2周者5例,2周以上者2例。所有病例均符合大葉性肺炎的診斷標準[2]。
1.2 臨床表現 發熱16例(88.9%),熱型不規則,多為弛張熱,熱峰較高,約39℃;咳嗽18例(100%),多為刺激性干咳;胸悶、胸痛5例(27. 8%);腹痛、嘔吐2例(11.1%);頭痛3例(16.7%)。肺部檢查雙肺呼吸音粗者13例,聞及干羅音3例,聞及細濕羅音者2例。
1.3 實驗室檢查 外周血白細胞升高8例(44.4%),下降1例(5.5%);血沉升高7例(38.9%);C反應蛋白升高15例(83.3%);肺炎支原體IgM 陽性者10例(55.6%);血培養陽性1例(5.5%);10例進行痰培養,陽性5例(50%):3例為肺炎克雷伯桿菌感染,1例肺炎鏈球菌感染,1例大腸埃希菌感染。
1.4誤診情況 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8例,支氣管炎5例,普通肺炎3例,闌尾炎1例,化膿性腦膜炎1例。
1.5 方法 患兒來院后均經胸部X線或CT檢查呈肺葉或節段性實變,大片密度影增高或肺實質浸潤性病變,確診為大葉性肺炎。所有病例依據檢查結果給予對癥支持(退熱止咳化痰)及抗感染治療。
2 結果
18例平均住院時間 16d,完全治愈10例(病變完全吸收),臨床治愈8例(臨床癥狀消失,病變大部分吸收)。
3 討論
大葉性肺炎系由不同病原體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癥,病變累及一個肺段以上肺組織,以肺泡內彌漫性纖維素滲出為主的急性炎癥。病變起始于局部肺泡,并迅速蔓延至一個肺段或整個大葉。兒童大葉性肺炎的發病呈迅速增加局勢,且嬰幼兒發病人數及比例亦明顯增加。
本組18例出現誤診,分析原因:①兒童大葉性肺炎起病較隱匿,常缺少成人大葉性肺炎的寒顫、胸痛及咳鐵銹色痰等典型表現,尤其是嬰幼兒。年長兒起病時可以只有發熱,或者只有咳嗽,雙肺聽診未聞及干濕性羅音,嬰幼兒起病時可以只表現為呼吸急促,咳嗽及發熱均不明顯, 雙肺聽診呼吸音對稱。故易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氣管炎。②近年來大葉性肺炎由于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已經較少見到,且少數病例可始終肺部體征不明顯,故易誤診為普通肺炎。③對小兒大葉性肺炎伴隨的癥狀和體征認識不足,以局部代替整體,不深人檢查分析,由于患兒發熱、腹痛、嘔吐,且外周血白細胞升高,C反應蛋白升高,在未及時行胸部影像學檢查情況下誤診為闌尾炎。④缺乏臨床經驗,忽視實驗室檢查結果,對發熱、頭痛、腦膜刺激征可疑陽性的患兒誤診為化膿性腦膜炎。
大葉性肺炎的形態分類是按病理分類的一種肺炎類型,其臨床特點是體質較強的患兒及年長兒多見,局限感染能力增強,機體反應性逐漸成熟,肺炎往往出現較大的病灶,局限于一葉。此類患兒體征少、癥狀重,即肺部叩濁少,呼吸音低,咳嗽、發熱重,早期較難發現,必須依靠胸片、CT 和詳盡的實驗室檢查才能最終確診[3]。因此,對于臨床中所遇到的此類患兒,應加強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以明確診斷,減少誤診率,提高治愈率。
參考文獻
[1]趙順英.小兒呼吸系統疾病研究進展[J].中國實用兒科雜志,2008,23(5):326 -328.
[2]胡亞美,江載芳.諸福棠實用兒科學[M].第7 版.北京:人民衛生出版社,2002:1175- 1187.
[3]袁壯,陸權,傅文永,等.50年來小兒肺炎診治策略的變遷[J].中國實用兒科雜志,2006, 21(12):881-908.